不再只追求「夠不夠亮」,真正該懂的「光品質」全解析
許多人為辦公室、書房選燈時,第一句話總是問「這盞燈夠不夠亮?」。我們安裝了高瓦數、高流明的燈具,空間確實變亮了,但為什麼待久了仍然感到眼睛乾澀、疲勞,甚至頭痛?

這就是因為我們只關心「光的亮度」,卻忽略了「光的品質」。
對眼睛健康而言,「光品質」遠比「光亮度」更重要。一盞好的平板燈,就是「高品質光線」的最佳載體。本文將帶您認識,構成一盞「真護眼」平板燈的 5 大關鍵指標。
1. 穩定無頻閃 (Flicker-Free):告別隱形疲勞
「頻閃」是光源快速、肉眼不易察覺的明暗閃爍。即使肉眼「看不見」,你的大腦和瞳孔卻會試圖「跟上」這種閃爍,造成視覺神經系統的緊張。
長時間暴露會直接導致眼睛疲勞、乾澀、視力模糊,甚至引發偏頭痛和焦慮感。
高品質的平板燈,應維持穩定無頻閃,使眼睛處於在舒適的用眼狀態。
如何簡易檢測? 打開手機相機,對準燈光。如果螢幕上出現快速滾動的黑色條紋,就表示這盞燈有嚴重的頻閃。
2. 防眩光設計 (Anti-Glare):拒絕刺眼不適
「眩光」指在視野中,出現過強的亮度,或強烈的明暗對比,造成視覺不適甚至短暫失明,俗稱「刺眼」。
這會讓眼睛不自覺地瞇眼、迴避,難以集中精神。在辦公室中,螢幕上的眩光(反光)更是造成疲勞的主因。
高品質的平板燈,能將 LED 的「點光源」均勻柔化成「面光源」。在辦公室、教室等需要長時間專注的場所,應選用 UGR < 19 的低眩光燈具。
3. 高演色性 (High CRI):還原真實色彩
「演色性 (CRI)」指光源還原物體「真實色彩」的能力,以太陽光為標準 (CRI=100)。
低演色性 (如 CRI < 80) 會讓物體顏色失真、黯淡(例如食物看起來不可口)。你的大腦需要更費力去「補償」和「辨識」失真的顏色,無形中增加了視覺和心理的負擔。
居家和辦公空間,應選擇 CRI (Ra) > 80的高品質平板燈。若追求更高品質,如設計、展示空間等,建議選擇 CRI > 90,能提供更舒適、更真實的視覺體驗。

4. 低藍光危害 (Low Blue Light Hazard):保護視網膜與睡眠
藍光的「危害」來自於「過高能量」與「長時間」的暴露,會影響視網膜健康,並在夜間抑制褪黑激素分泌,干擾睡眠。
需選擇通過 IEC 62471 / CNS 15592 光生物安全認證 的高品質平板燈,確保其藍光能量等級在「無危害 (RG0)」或「低危害 (RG1)」的安全範圍內。
5. 均勻的面光源 (Uniformity):消除干擾陰影
為什麼「均勻」很重要?這是平板燈相較於傳統燈泡最大的優勢。如果光線不均勻(例如中間亮、四邊暗,或看到一顆顆的 LED 燈點),你的眼睛在閱讀或工作時,視線範圍內的「明暗對比」就會過高。
這會導致瞳孔需要不斷在亮區和暗區之間收縮和放大,極易導致疲勞。均勻的光線也能消除手部在書寫或打字時產生的「干擾性陰影」。
高品質的平板燈,能讓光線極度均勻地分佈在整個燈面上,真正做到「見光不見燈」。
從「夠亮」進階到「舒適」
亮度(流明)只是照明的門票,但「無頻閃」、「低眩光」、「高演色」、「無藍光危害」和「光線均勻」才是決定眼睛是否健康的「品質」保證。
透過這5大品質指標,可讓我們於挑選燈具時更有方向,選擇真正高品質的燈具,才是為您和家人的眼睛健康做出最好的投資。
舒適生活來自一款高規護眼平板燈!【具節能標章認證,環保省電又護眼】
【產品特色】
◆ 不黃化,壽命更持久
◆ 通過IEC光生物認證,無藍光危害
◆ 光源無頻閃,舒適護眼
◆ 無暗區,光線分佈均勻、柔和
◎榮獲節能標章 CNS認證 證號:CNS14115、CNS14335
◎IEC認證 無藍光危害 證號:CNS 15592 (IEC 62471)
◎無頻閃 舒適更護眼,改善照明品質,能夠減輕疲勞、提升工作效率。
【產品規格】
◆ 瓦數:25WQ1:我的工作和設計無關,演色性 (CRI) 真的有那麼重要嗎?
A: 演色性的影響遠超過專業用途,它會實際影響您的「生活品質」與「心理狀態」。
生活決策: 在低演色性 (如 CRI < 80) 的燈光下,您很難準確判斷衣服的顏色、妝容的色調,甚至是食材的新鮮度。
心理感受: 高演色性 (CRI > 80 或 > 90) 的光線使物體色彩飽滿、自然,更接近陽光下的真實樣貌。這會讓空間感覺更「生動」、更「有活力」,而低演色性的環境則容易讓人感到「沉悶」、「黯淡」,無形中影響情緒。
Q2:文章提到「均勻的面光源」,這跟「色溫 (K數)」有什麼關係?
A: 這是兩個各自獨立 但也同樣重要的概念。
「健康用眼光線品質5大指標」是光的「健康基礎」,而「色溫 」則是光的「情境應用」。
光品質 (頻閃、眩光等): 決定了這道光「健不健康」、「舒不舒服」。
色溫 (K): 決定了這道光「適合什麼情境」。
一個真正好的照明,是先具備好的「光品質」的基礎 (不論色溫),然後再根據您的空間需求,選擇「合適的色溫」。